摘要:按目前的情形,农民使用生活用水和生活能源,其绝对水平比城市低,但是,除非农民保持很低的生活水平,否则,一旦农民的生活水平要像城市看齐,其对能源的消耗和水的消耗要高于城市。 ...
这些事实表明,我国城市利用现有土地还可容纳一倍以上的人口。
中国想让你们误读它的经济,一位很成功的投资者说。尤其是,随着中国继续采取新重商主义战略,操纵着从技术转让到贸易壁垒的各项事务,在过去近两年中人民币有控制的升值已发生了小幅逆转。
作为一个看好中国经济的人,我这次十分急切地想看看上次在这里时的那种乐观情绪是否消退。无论如何,同美国仅为16%的投资比例相比,我宁愿选择部分投资被误用。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,就是中国股市中间出现的下挫让他们的投资热情更加高涨了。他的意思是,被美国低估,对中国有利。他们称这个工程不可能得到全面利用。
但如今,浦东是一个重要的经融中心。毫无疑问,中国的投资中的一部分被投到了错误的地方。倒是国企党组织的定位要难一些,外国没有,是中国特色。
报上有关国企的文章我十年未跟进,不是不关心,而是在我看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《决定》对国企改革已说得够清楚,料定不会再有人讲出什么我不知道的新话。有两个焦点:一是董事长与总经理的矛盾怎样化解 二是党组织在公司内部的功能如何定位 关于第一点,公司法其实说得很明白,董事会是受股东会委托代行所有者职权;而总经理是通过董事会授权而行使经营权。目前国企高管薪酬虽有高有低,但整体偏高恐怕是事实。经济学有个分粥原理,说的是粥可以由你去分,但为了公平必须让别人先取,最后一碗归你。
国企数量不断减少,国进民退从何说起呢人们有此看法,当然不是空穴来风。说不清归说不清,不过薪酬与贡献明显不符的例子还是有。
不要说国企,难道民企不一样 不希望自己做大做强 由此看,企业大本身不是问题,垄断也不是问题,世上哪家企业不想垄断一片市场呢 不过话说回来,垄断与垄断有不同,有的是靠专利技术垄断;有的是靠营销策略垄断;有的则是靠行政权力垄断。我曾专程去调研过,不怕人拍砖,说实话,政府此举我认为无可厚非。可现在的问题是,总经理并不由董事会聘任而是由国资委选派。于是人们要问:高管的薪酬是否与他们的贡献相匹配 是的,薪酬是应与企业业绩挂钩的。
我的想法,应让企业党组织行使监事会的职能。前两年某地推动煤企整合,媒体一度炒得沸沸扬扬,很多人指责是典型的国进民退。首先要说的,是近来学界批评的所谓国进民退,千夫所指,认为是改革回潮。我写这篇文章,不在标新立异,而是想就目前大家争论的问题谈点一家之言。
再一个问题,是公司的治理结构。就像高考,人人可以考北大,不管你家庭背景如何,英雄不问出身,上了线就可录取,否则你家里再有钱也与北大无缘。
至于国企规模过大,这批评也是毫无道理。经济学讲反垄断,并不等于反大,也不是一般性地反垄断,而所要反对的只是行政垄断。
然而困难在于,国企的业绩不仅与高管的贡献有关,同时也与政府的政策支持有关。理由是,国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股东会,董事会可以监督总经理,可谁来监督董事会呢 当然,国资委可以监督,可那只是外部监督,若内部再有党组织监督,双管齐下岂不善哉!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来源:北京日报 进入专题: 国企改革 。是老话题了,前些天参加党校国企班学员座谈,想不到今天还有争议。其实,国企改革到今天,重点已经不是怎么说,而是怎样抓落实。这样看,董事长与总经理各安其职,不应该有矛盾。无授权关系,总经理怎会听命于董事长呢由此分析,化解董事长与总经理的矛盾并不难,只需一招,即国资委后退半步,不再直接选派总经理,而让董事会去聘,这样总经理要对董事会负责,彼此就不会再有矛盾。
说我知道的,有位朋友原来在政府任职工资一年不过几万,但调进国企做高管,摇身一变则年薪百万,这能说是与他的贡献有关么 说过多次,我并不嫉妒别人高薪,而我不赞成的是现在这种董事会决定薪酬的机制。改革开放以来,国企不仅已完成改制,而且也从某些一般竞争性领域陆续退出,摆着的事实有目共睹,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吧!上世纪90年代,大大小小国企近30万家,到今天央企仅100多家,省属国企虽有但为数不多,而地市以下国企更是凤毛麟角。
不光是资源产业,其他如电信、金融、保险等我认为也应一律放开然而困难在于,国企的业绩不仅与高管的贡献有关,同时也与政府的政策支持有关。
报上有关国企的文章我十年未跟进,不是不关心,而是在我看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《决定》对国企改革已说得够清楚,料定不会再有人讲出什么我不知道的新话。有两个焦点:一是董事长与总经理的矛盾怎样化解 二是党组织在公司内部的功能如何定位 关于第一点,公司法其实说得很明白,董事会是受股东会委托代行所有者职权;而总经理是通过董事会授权而行使经营权。
两者很难分开,这样高管的贡献便无从界定,而其薪酬是否偏高也就说不清了。经济学讲反垄断,并不等于反大,也不是一般性地反垄断,而所要反对的只是行政垄断。同理,如果一定要由董事会定薪酬,可以,但董事或高管的职位就得拿出来竞争,不然高管自己给自己定工资绝对不合适。当然,这并不是说政府不需要定规则,规则要定,但只能就生态、环保、技术等方面立标准,不可搞所有制歧视,只要达到标准,企业无论姓公姓私皆可进入。
对国企的另一种批评,是关于高管的薪酬。想想吧,小煤窑遍地开花而矿难频频,人命关天政府能坐视不管么 在外人看,该地整合煤企确实是国企兼并民企,但事实上,政府的本意并非要国进民退,不过是想用装备先进的企业兼并落后企业而已。
而所以如此,这是由国企性质与定位决定的。说不清归说不清,不过薪酬与贡献明显不符的例子还是有。
理由是,国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股东会,董事会可以监督总经理,可谁来监督董事会呢 当然,国资委可以监督,可那只是外部监督,若内部再有党组织监督,双管齐下岂不善哉!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来源:北京日报 进入专题: 国企改革 。这样看,董事长与总经理各安其职,不应该有矛盾。
目前国企高管薪酬虽有高有低,但整体偏高恐怕是事实。我的想法,应让企业党组织行使监事会的职能。我写这篇文章,不在标新立异,而是想就目前大家争论的问题谈点一家之言。不光是资源产业,其他如电信、金融、保险等我认为也应一律放开。
是老话题了,前些天参加党校国企班学员座谈,想不到今天还有争议。不隐瞒我的观点,这批评本人不苟同。
倒是国企党组织的定位要难一些,外国没有,是中国特色。至于国企规模过大,这批评也是毫无道理。
我曾专程去调研过,不怕人拍砖,说实话,政府此举我认为无可厚非。其实,国企改革到今天,重点已经不是怎么说,而是怎样抓落实。